在线咨询

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童装企业很多,为何出不了品牌?
发布时间:2018-04-06

借着“二孩政策”的东风,中国儿童的数量井喷式增长,加上中产阶级消费者的购买力上升,童装产业成为服装行业的亮点领域。据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500亿元。全球信息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计,到2020年国内童装市场规模将突破2800亿元,国内童装市场将迎来更大的爆发期。

  在成人服装市场增长放缓,甚至可以说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前景广阔的童装市场成了资本家嘴里的“肥肉”。

  2017年,Givenchy首次推出童装系列,Zara在新加坡、伦敦分别首次开设童装、婴童装专卖店,Gap在杭州西湖银泰城开设首家独立儿童店。国内品牌森马、安奈儿、李宁、安踏、太平鸟、美特斯邦威、MO&Co.母公司EPO时装集团推出童装品牌little MO&Co.,JNBY集团推出旗下童装品牌jnby by JNBY等等纷纷入局童装市场,借此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为何形不成绝对市场占有率的童装品牌?

  一、缺乏设计

  由于很多品牌是匆匆上马童装线,从老板本身没有确立品牌的DNA,另外中国的童装设计师极度缺乏,品牌没有自己的特点,相互抄袭、模仿严重,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渠道选择不对

  很多本土童装都在学洋品牌,进百货公司,价格也接近,但是产品设计和品牌形象完全拼不过。对于市场的扩张速度达到了一个较为痴迷的地步。盲目的扩张市场所带来的售后、服务、质量、产品的更新等等都带来不良的影响。其实不是没有好产品,而是往往好产品在扩张的阶段经不住对于市场份额的要求而败下阵来。中国不是没有好的童装品牌,而是缺乏找准自己市场的童装品牌。

  三、消费观念问题

  国内很多父母对童装的要求仅限于价格足够低,因为孩子长得快,穿不了多久就要换,认为童装是个消耗品。发达国家消费者则对童装款式、面料安全性、舒适度更加敏感,这样才有品牌童装的生存空间。国内先富起来的消费者会有接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但他们可能更加相信国外成熟的童装品牌,这部分人要想买国内没有的国际大牌也不是什么问题,因此要想白手起家重塑一个童装品牌很难,面对的是国际大牌的竞争。只有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提高,消费观念升级,才会带动产业的发展。

  四、价格与质量不成正比

  每个童装工业聚集地的房价都炒的离谱,用工荒导致工人工资飙升。这么高的成本都转接到了童装的成本中,致使质量与价格不成正比。且这些成本还在上涨,导致价钱越来越高,但是质量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对于厂商来说,为了应付国内各种各样的税费、物流、仓储、宣传等等带来的压力也就更需要降低成本。使得一批工厂死掉,又来一批,又死掉。没有长久的企业,怎么会有品牌?

  五、产业链问题

  美国的确很多很好的童装,但是不是他们不想进中国,而是进不来。因为大部分童装品牌如果没有一个很大的集团在背后做支撑,根本无法存活。举个例子,有一个旧金山的童装品牌,在某年听信忽悠进了中国,完全没有产权保护能力的他们,不仅被抢注了商标,也被快速拷贝款式,导致半永久退出中国。反观在中国做得好的美国童装企业,Gap,Zara,HM都是成人装已经为他们铺平了道路,童装作为副线可以踩着前人的经验存活下来。

  童装品牌售价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外行人都以为童装不过是成人装的缩小版,只要用料好,再加上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图案就可以了。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其实,好的童装品牌都会在设计时考虑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而这些无疑增加了童装的制作成本。

  设计方面

  由于儿童的身材比例与成年人不一样,所以对服装的腰、颈、袖口等部位的设计要求较高。

  面料方面

  儿童活泼好动,因此童装的面料必须具有结实耐磨、穿脱方便等特点。成人服装则不用这么麻烦,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工装外,普通生活装会更多考虑款式,其他方面不是重点。

  安全性方面

  我国针对童装面料的色牢度、甲醛、PH值及纤维含量等指标均出台了强制标准。童装企业须在生产前,将纺织面料的样布送到国家指定检测部门进行安全测试,合格后才可生产。成人服装则在生产完成后,再做抽样检测。

  工艺方面

  与成人服装相比,童装的生产工艺更加复杂、流程较长,不少品牌的童装为了体现童趣,在设计上采用绣花、贴花、印花、嵌线、镶拼等工艺。然而,这样的工艺非常耗时、耗工,是导致童装制作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